常州日报记者 赵霅煜 通讯员 李文姣 丁旭
10月18日,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第九届“膏方养生节”即将拉开帷幕。在这一年一度的盛事中,不仅有省级、市级名中医领衔的专家团队为市民提供义诊服务,现场还有各类中医特色疗法体验。同时,今年秋天第一批膏方将从这里出发,把弥漫的药香和调治的功效送进千家万户。
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药调理方法,膏方不仅是药物的浓缩,更是中医药文化千年智慧的沉淀。近些年,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,进补膏方的时间和适宜人群都在慢慢发生变化。霜降未至,就有患者来专家门诊问询膏方,除了中老年人,年轻人的比重也越来越高。膏方不再是冬季专属,更不是老人专利。
“膏方非单纯补剂,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。”孟河医派代表性传承人、省名中医、市中医医院申春悌教授引用医派名家秦伯未之言,点明膏方精髓。膏方正从单纯调补走向调治结合,这一理念已融入市中医医院每位医师的临床实践中。
理念革新 从“冬令进补”到“四季调治”
孟河医派自形成伊始就十分重视运用膏方,留下了一批宝贵的医学财富。鼻祖费伯雄自创了包括膏方在内的诸多食疗方剂,在《医方论》中也对一些经典膏方的临床加减应用进行了着重描述;马培之、巢崇山、丁甘仁都有丰富的膏方应用经验,并一一记录在其医案中。集大成者秦伯未,著有《膏方大全》《谦斋膏方案》二本专著,对近代膏方发展贡献很大。
申春悌介绍,孟河医派的膏方强调整体观念,重视精气神统一,善抓主证,标本并治。其处方讲究和缓醇正,动静相宜,顾护胃气,慎用峻猛,注重炮制工艺,不追求急功近利。这份传承,如今在医院化作“守正创新”的实践。医院将孟河医派“和缓醇正、寒温兼容、诸科皆精、治法灵活”的特色逐步运用于临床诊疗,不断推动膏方理念持续焕新。
传统上,膏方主要被视为滋补强身的佳品,而现代膏方则展现出更广泛的治疗功能。申春悌指出,膏方正回归其药物本质,凸显“治病纠偏”的临床价值。“只要患者存在阴阳气血失调,即可结合体质、时令特点,在治疗中辅以调补,实现扶正补虚、防病治病、调和阴阳。”
为此,医院孟河医派名老中医药专家团队集体发力,通过医学典籍和临床经验总结,根据“未病先防”“已病防变”“瘥后防复”的分类,按照中药“君臣佐使”原则,选择多味药物配伍,针对不同疾病人群,开发了24种特色协定膏方,如调节免疫力的“守正玉屏膏”、治疗心血管的“养心通脉膏”、调理卵巢功能的“伊人葆养膏”等。市名中医、妇科专家、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李淑萍介绍,这些协定膏方用药精当,组方严谨,养中有治,治中有养,补虚与治病兼得,一年四季皆可作为日常调养之用,被称为“四季膏方”。
“老法是冬至以后才吃膏方,但这一传统被打破,‘四季膏方’正在兴起。”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徐银芳表示,中医养生讲究春季平补、夏季清补、秋季润补、冬季温补,“四季膏方”和“四季调补”的中医理论一脉相承。“实际上,许多慢性疾病患者一年四季都在服用中药汤剂,膏方相比其会更加方便,加上目前冷藏、真空包装等技术的使用,膏方的保存已不是问题。”
从“冬令进补”到“四季调补”,从“侧重滋补”到“调治结合”,市中医医院守正创新的努力,让古老的膏方正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边界拓展 适配各年龄覆盖全人群
随着膏方理念在转变,应用边界也随之打破。治未病中心主任孔俊虹介绍,除了传统的虚证调理,现在膏方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消化系统疾病等各种慢性病的治疗。人群覆盖也从老年人扩展至亚健康年轻人群、妇女儿童、术后放化疗患者等群体。膏方成为适配各年龄段的健康调治选择。
在妇科领域,膏方展现出独特优势。李淑萍介绍,妇科膏方主要服务于五类人群:一是改善卵巢功能、调理宫腔环境的备孕女性;二是妇科慢性疾病或术后调理的女性;三是受围绝经期综合征困扰的女性;四是因工作压力大亚健康的女性;五是延缓衰老、振奋精神、提升正气的老年女性。
“门诊上,卵巢功能下降的患者呈年轻化趋势,但大部分通过膏方调理后,月经逐渐恢复正常,生育能力大大提升。”李淑萍说,一位20多岁的患者,因长期压力与熬夜,月经周期延长至两三个月甚至半年,检查显示其卵巢储备功能指标AMH值在0.1—0.3之间。在经中药汤剂初步调理后,于冬季接续服用个体化膏方,约三个月后,其月经恢复规律。一年后复查,AMH值达到2.3,身体状态全面改善。
除卵巢功能调理外,膏方对慢性盆腔炎、子宫腺肌症所致痛经、产后及妇科术后恢复亦有良好效果。“现代妇科膏方已突破‘冬季进补’的传统,可制成‘四季膏方’方便患者常年调理。”李淑萍说,通过整体辨证,妇科膏方在治疗主症的同时,往往能同步改善患者的精力、睡眠及免疫力,展现出中医整体调理的独特魅力。
在儿科领域,膏方在调理体质助成长方面同样有着不俗效果。徐银芳表示,近年来,因“生长发育迟缓”前来寻求帮助的患儿明显增多,约占到门诊膏方的60%。“中医认为,生长与肾、脾、心功能密切相关。膏方通过‘补肾填精,壮骨充髓’提供生长动力,‘健脾和胃,益气养血’改善营养吸收,‘宁心安神,调和阴阳’优化睡眠质量,从而为孩子的自然生长创造良好条件。”
前几年,徐银芳接诊了一个焦虑的家庭,父亲身高约1.6米,母亲1.5米,生有一子,身高也明显低于同龄人。而且,该男孩在10岁前出现早发育迹象,父母十分担心孩子从此身高停滞不前。徐银芳果断用中药干预控制孩子发育进程,并嘱咐11周岁正式发育期再来,开始连续三年服用针对矮小的个体化膏方。调理期间,男孩体质明显增强,感冒次数减少,家人在营养上也下足功夫。最终,男孩读大学前身高接近1.8米,远超遗传预期。
徐银芳强调,膏方不是“增高神药”,必须由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,一人一方。首先应排除因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生长激素缺乏症,此外,急性感染期、脾胃功能极差、体质健壮及性早熟儿童不宜服用。“女孩必须在月经初潮后才能服用,男孩建议到正式发育后再运用膏方调理。”
孔俊虹认为,从治未病的亚健康调理,到妇科的身心养护、儿科的生长护航,膏方正以更灵活、精准的姿态,为不同人群筑起健康屏障,推动中医调治走进日常。
质控精准 现代标准与古法匠心共铸
一料上乘的膏方,需要7—10天的精心熬制,从开具处方、调配中药到熬制工艺,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市中医医院作为孟河医派传承者的骄傲。药学部副主任、主任中药师黄玮表示,为确保每一料膏方都成为“一人一方”的精品,在膏方制作的全流程中,医院将现代质量控制体系与孟河医派的传统技艺相结合,构建起从药材源头到成品送达的精准质控网络。
“膏方的疗效,根基在于药材的道地与优质。”黄玮介绍,医院对中药饮片质量实行高于最新国考标准的内控要求。作为市中药质控中心挂靠单位,医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追溯体系,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每批药材的产地、采收时间、加工信息等一系列流通履历,实现了“从种子到膏方”的全流程透明化管理。
膏方的熬制是一门考验经验的艺术。黄玮表示,一料膏方的诞生需经历浸泡、煎煮、沉淀、浓缩、收膏、凉膏等近十道工序,周期长达近10天。其中,“收膏”环节最为关键,全凭药师的经验判断,通过“挂旗”或“滴水成珠”的传统方法,确认膏体达到“嫩而不泄,老而不脆”的完美状态。医院会派遣资深药师进行全程质控,确保每道工序均符合标准。
此外,孟河医派历来重视药材炮制,这也是让膏方发挥最大药效的关键。医院通过科研项目将包括“九蒸九晒”在内的传统炮制技艺进行系统性保留与研究,致力于将孟河医派的制药智慧传承下去。
一勺勺膏方背后,是数百味中药的君臣佐使,是孟河医派百年学术的传承,更是中医药人对“道地药材、古法匠心”的坚守。这慢工出细活的膏方文化,以其独特的魅力,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钱龙配资-配资门户网-股票开户配资-股票配资精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