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1808字 阅读3分钟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
老杨今年刚满55岁,退休后迷上了护肤,每天早晚洗脸、涂水、擦乳液样样不落。可最近一次体检,医生却盯着他用的护肤品问了半天。
“你这瓶乳液,是不是用了好几年了?”老杨一脸懵:“这还能出问题?”医生摇头叹气:“有些成分,天天抹在脸上,不出问题才怪。”
越来越多研究显示,护肤品里的某些成分,可能与癌症风险有关。而很多人,甚至天天用都没意识到。
你每天擦的,到底是什么?
护肤品的标签上,常常写满一堆英文和数字。很多人不在意,但这些成分里,有的确实值得警惕。比如对羟基苯甲酸酯,它的英文名字叫Paraben,是常见的防腐剂。能让化妆品保存得更久。但问题是,Paraben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。
长期接触,可能打乱体内激素水平,增加乳腺癌、子宫内膜癌等激素依赖型肿瘤的风险。它不是唯一的问题成分。还有苯氧乙醇、甲醛释放体、邻苯二甲酸酯类,这些都常见于洗面奶、乳液、防晒霜中。它们的作用不小,但代价也不低。
皮肤,是全身最大的“吸收器官”
很多人以为皮肤是个屏障,其实不完全是。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虽然有阻挡功能,但一些小分子化学物质还是能穿透皮肤进入血液循环。
尤其是脸部皮肤更薄、血管更丰富,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吸收。
有研究发现,某些具有脂溶性的物质,比如邻苯二甲酸酯,通过皮肤吸收后,6小时内便能在尿液中检测出代谢产物。这说明,它确实被身体“吃”进去了。
“合法”不等于“无害”
很多人会说,这些成分是国家允许使用的,怎么会有问题?没错,大多数成分在规定浓度范围内是合法的。但问题在于,我们用的东西太多了。
洗面奶、防晒霜、香水、身体乳、洗发水……每一样都合法,但总量加起来,就可能超过安全阈值。
而且很多人用得也不规范。有的人防晒霜一瓶用两年,根本没注意开封时间。防腐剂失效后,微生物滋生的速度比你想象得快。
还有些人追求“持久香气”,天天喷香水。殊不知,香精中就可能含有苯类、醛类等挥发性有机物,这些物质长期吸入,会刺激呼吸道,甚至引起细胞突变。
谁的风险更高?
普通人接触量小,身体有代谢能力,风险相对可控。但以下几类人群,尤其要注意:
孕妇和哺乳期女性:部分防腐剂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传播,影响胎儿发育。
儿童和青少年:身体代谢能力弱,皮肤更薄,暴露同样剂量,吸收更多,风险更大。
皮肤破损者:如果皮肤有伤口、湿疹、过敏等问题,化学物质更容易进入体内。
每天使用多种护肤品的人:叠加使用,更容易超量。
长期暴露,真的会致癌吗?
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,使用正规合格的护肤品一定会致癌。但越来越多研究提出警告:
2019年《环境健康展望》刊载的一项研究指出,Paraben类防腐剂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。
美国国家毒理项目(NTP)将甲醛列为“已知的人类致癌物”。
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多次提示,某些化妆品添加剂可能与激素紊乱、DNA损伤有关。
这些研究没有给出直接的因果链条,但风险正在积累。
怎么用更安全?
不是让你从此不用护肤品,而是要懂得怎么避开风险。
第一,尽量选择成分简单的产品。清洁类产品不建议香味浓重,护肤品尽量不选含Paraben、甲醛释放体等成分的。
第二,避免“混搭过多”。早晚护肤不需要十几样产品,基础保湿、防晒足够。减少使用频次,就能降低暴露风险。
第三,注意使用期限和保存方式。开封后尽量在半年内用完,避免高温潮湿环境。
第四,不要盲目迷信进口货或“网红产品”。成分才是关键。很多“网红款”含有大量香精和酒精,对皮肤屏障是负担不是保护。
第五,怀孕期间使用护肤品要更谨慎。最好选择孕妇专用认证的产品,避免使用含激素类成分的化妆品。
别让“护肤”变成“伤肤”
护肤品是现代生活的常用品,但它不该成为健康的隐形威胁。科学护肤,不只是看皮肤的状态,更是对身体长期健康的负责。你每天擦脸的那一抹乳液,可能比你想象中更重要。
参考资料:
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. 《化妆品中防腐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》. 2023年
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. 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. 2021年
③ 何慧君. 护肤品中防腐剂的毒性研究进展[J]. 中国公共卫生, 2020, 36(9):1231-1234
④ 周洁. 儿童化妆品风险评估及监管建议[J].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, 2022, 30(1):7-10
⑤ 世界卫生组织. 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全球评估报告》. WHO, 2019
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!有你在,我们会更好!
钱龙配资-配资门户网-股票开户配资-股票配资精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